冬至又名“一阳生”,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,冬至作为一个传统节日,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,曾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
冬至这天,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,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。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白昼比长,阳气回升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
冬至|风俗
吃饺子吃汤圆
冬至一个普遍的风俗,是吃饺子。北方有“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”的说法。在南方,冬至盛行吃汤圆,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民间也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的说法。
数九
民间冬至日开始数九,每一时段为9天,并依次定名为头九、二九、三九……九九,共81天,俗称“冬九九”,表示“数九寒天”中各时段气候由凉到寒,再由寒到暖的变化情况。
关于“数九”,
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:
“一九、二九不出手,三九、四九冰上走,五九、六九沿河看柳,七九河开,八九燕来,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。”
祭祖
在民间,冬至前后几天是祭奠祖先的日子。冬至祭祖的方式和内容存在地域间的差异性,带有浓郁地方色彩。我国一些地方,在祭祖同时,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。外出谋生的人,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,表示年终有归宿。
岁月匆匆,料峭又一冬,
冬至大如年,人间小团圆,冬至,祝安康!